鹏华基金闫思倩:从0到1,机器人是AI+万亿空间的产业

发布时间:2025-09-29 16:11   内容来源:中国网   阅读量:11246   

2025年,一场由技术突破与政策驱动共同催化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实现。从“人工智能+”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DeepSeek开源高性能大模型倒逼全球AI服务降价,到特斯拉重启万亿美元薪酬激励计划,明确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战略核心......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叠加,标志着中国科技发展正从“追赶模仿”迈向“系统性突破”的新阶段。

对此,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、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、投资总监、基金经理闫思倩表示:“机器人是AI+万亿空间的产业,从0到1,行业刚刚开始。”她认为,AI应用的终极载体是“人”,而人形机器人正是未来人类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核心终端。随着技术成熟与产业生态的完善,2025年有望成为“机器人元年”,开启规模化发展的序幕。

在闫思倩看来,人工智能的发展正从软件应用向物理世界延伸,而人形机器人是AI与实体结合的重要载体。全球科技巨头如特斯拉等在该领域的持续投入,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引领效应,推动技术快速迭代。与此同时,中国在制造业、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,也为机器人产业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。她进一步指出,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进步。回顾过去,中国在硬件制造领域积累了深厚优势,而近年来国产大模型等AI技术的突破,正在补齐软件能力的短板,实现“算力平权”。这种软硬件能力的结合,将加速机器人在中国的场景落地和成本下降,为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。

面对浩荡的产业趋势,闫思倩始终坚持“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”的投资方法论。她强调,在正确的跑道上,或更具备获取大幅超额收益的基础。因此,她优先选择具备“正β”的黄金赛道,如新能源、汽车及零部件、智能制造机器人等,并在其中精选具备“强α”的优秀公司。在构建投资组合上,闫思倩逻辑清晰:首先,“判断趋势选跑道”,通过分析行业景气度、竞争格局、技术创新和中长期增长前景,识别处于成长初期、具备爆发潜力的领域;其次,“选好公司+确定内在价值”,深度挖掘企业的技术实力、产品迭代能力、成本控制水平和护城河深度;最后,“保持前瞻,赚预期差的钱”,时刻关注市场预期与基本面变化之间的差值,选取仍有良好预期差的标的。

基于对产业链的深入研究,闫思倩及其团队分析指出,机器人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的价值量占比较高。因此在具体布局上,团队高度关注核心环节,并表示随着产业向规模化生产迈进,这些具备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的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。机器人产业的爆发不仅将带来终端产品的革新,更将带动整个上游产业链的价值重估。

展望未来,闫思倩表示,2025年~2026年或是行业迈向量产的关键阶段。随着主要厂商推进量产计划,成本下降与应用场景拓展将形成正向循环,推动市场快速扩张。她坚信,人形机器人作为“最后一次工业革命”的重要方向,长期趋势明确。尽管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、成本和商业化落地的挑战,但真正具备核心技术与量产能力的龙头企业,有望在这一轮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,分享万亿级市场的长期成长红利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